1.远景科技主营业务
远景科技的主营业务涵盖智能风电与储能、动力电池、智能物联操作系统以及零碳产业生态孵化四大板块,具体如下
1. 智能风电与储能系统(远景能源)远景能源是远景科技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专注于智能风电设备、智能储能系统及绿氢解决方案的研发与生产。2024年,其风机订单量位居全球第一,新增装机量排名全球第二,显示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远景能源的储能系统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四,并通过在内蒙古赤峰建设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进一步拓展了绿氢产业链。该板块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为全球客户提供低碳、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2. 动力电池制造(远景动力)远景动力源于日产汽车旗下的动力电池板块AESC,拥有18年电芯制造经验,总部位于日本。作为全球最安全的动力电池厂家之一,其产品实现了18年零事故的记录,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远景动力依托技术积累与质量管控,为全球车企提供高可靠性、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助力交通领域电动化转型
3. 智能物联操作系统(远景智能)远景智能开发了全球领先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专注于零碳转型场景。该系统已连接全球超845GW的能源资产,实际接入3.65亿个新能源智能设备,形成覆盖发电、储能、用电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驱动与AI优化,EnOS帮助企业实现能源效率提升与碳排放降低,成为工业、建筑等领域零碳转型的关键技术支撑
4. 零碳产业生态孵化(远景创投)远景创投与红杉资本合作设立碳中和基金,聚焦孵化面向未来的零碳产业生态。该板块通过资本与资源整合,支持清洁技术、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创新企业,部分项目已进入市场化阶段。远景创投不仅推动技术商业化,还构建了跨行业协作网络,加速全球零碳经济生态的形成。
2.储能产业分析和标的选择
储能产业分析和标的选择储能产业分析储能作为一种柔性电力调节资源,在全球新能源替代习惯化石能源低碳转型进程中,具备长期的、正向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以下是对储能产业,特别是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简要分析
1. 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构成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电池的成本占比最高。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PCS(电力转换系统):负责将电池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供电网或负载使用。PCS的效率和可靠性对储能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BMS(电池管理系统):负责监控电池的状态、保护电池免受过充、过放等损害,并优化电池的充放电策略,以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EMS(能量管理系统):负责储能系统的整体能量调度和优化,以实现储能系统与电网或负载之间的最佳匹配
2. 储能产业链储能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设备制造商和下游系统集成商及应用场景。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电池所需的锂、钴、镍等金属材料和电解液等;中游设备制造商生产电池、PCS、BMS和EMS等关键设备;下游系统集成商将设备集成为完整的储能系统,并应用于电网侧、用户侧和发电侧等场景
3. 政策催化政策对储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政策规划,到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30GW以上。而截至2020年底,电化学储能装机仅为2.4GW左右,这意味着未来电化学储能市场具有12倍的增长空间。政策的推动将加速储能产业的发展,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机遇。储能标的选择在储能产业中,选择具有竞争优势和成长潜力的标的至关重要。以下是对几个储能公司的简要分析
1. 科士达主要原因:与宁德时代合资建厂,共同布局储能市场。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其技术和市场影响力将为科士达带来显著优势。产业链地位:在宁德系产业链中,永福股份负责设计规划,科士达负责电池和PCS的生产,星云股份负责系统的集成。由于电池和PCS是储能系统中占比最大的两个部件,因此科士达在储能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估值与业绩:目前科士达的估值相对合理,且合资建厂一期项目已于今年7月份全面投产,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百川股份主要优势:持有海基新能源32.2%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海基新能源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国内外市场:海基新能源在国内和海外的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均表现出色,显示出其强盛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布局能力。成长潜力: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百川股份通过持有海基新能源的股份,将有望分享储能市场的增长红利
3. 其他标的盛弘股份:虽然盛弘股份和上能电气的资金面较强,业务弹性也不错,但当前估值较高,因此建议适当关注而非重仓持有。星云股份:市值较小,且与宁德时代签订了新订单,显示出其较强的业务弹性和市场潜力。然而,由于其市值较小,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综上所述,在储能产业中,科士达和百川股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科士达凭借与宁德时代的合资建厂和其在储能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而百川股份则通过持有海基新能源的股份,有望分享储能市场的增长红利。当然,投资者在选择标的时还需综合考虑公司的基本面、估值、市场前景以及个人风险偏好等因素。
3.一文读懂工商业储能!
一文读懂工商业储能工商业储能是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用户侧的典型应用,其特点是距离分布式光伏电源端以及负荷中心均较近,不仅可有效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率,还可有效减少电能的传输损耗,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工商业储能系统结构工商业储能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网峰谷差价来实现投资回报,主要负荷是满足工商业自身内部的电力需求,实现光伏发电最大化自发自用,或者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工商业储能系统与储能电站系统都包括电池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双向变流器)、EMS(能量管理系统)、变压器、机架、连接线缆、汇流柜、防雷及接地系统、监控及报警系统等。系统均进行模块化设计,系统电压、容量灵活配置。
二、工商业储能与储能电站系统配置比较工商业储能多一体化建造,采用一体柜。工商业储能对系统控制的要求低于储能电站,部分PCS产品也具有BMS的功能。在EMS方面,工商业储能只需要设定充放电时间即可完成能量管理,功能性需求也低于储能电站。但是随着大工业用户的增多,工商业储能配备容量可以达到MW级以上,系统配置与储能电站基本一致。
三、工商业储能电站的架构工商业储能系统系统配置与储能电站基本一致,但相对容量较小,其系统功能也相对简易。PCS逆变器通常以双向变流为多见,在中小工商业储能系统中也开始用50-100kW的光储一体机。工商业储能系统的EMS也与大型储能电站不同,工商业储能系统通常不用考虑电网调度的需求,主要是为本地提供电力,只需要具备局域网内能量管理和自动切换即可。
四、工商业储能商业模式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是峰谷套利,即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用户可以节约用电成本,同时避免了拉闸限电的风险。伴随着分时电价的完善,峰谷电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明显提升。目前国内工商业储能的运营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由工商业用户自行安装储能设备,可以直接减少用电成本,但用户需要承担初始投资成本及每年的设备维护成本。由能源服务企业协助用户安装储能,能源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资产并负责运维,工商业用户向能源服务企业支付用电成本。同时,用户侧储能实现多场景扩张,出现充换电站、数据中心、5G基站、港口岸电、换电重卡等众多应用场景。
五、工商业储能行业现状工商业储能市场包括光伏工商业和非光伏工商业两类使用场景。对于商业和大工业用户,亦可通过光伏+储能配套的模式实现电力自发自用。由于用电高峰与光伏发电高峰时间较为一致,因此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比例较高,储能系统容量与光伏功率多为1:1进行配置。对于商业楼宇、医院、学校等不适用于安装大规模光伏自发电的场景,则通过安装储能系统达到削峰填谷、降低容量电价的目的。六、盈利渠道具体分析新能源消纳:配置储能系统后,光伏电量优先存于储能中,余电供应负荷,待光伏电量不足时,由储能向负荷供电,通过储能系统平滑发电量和用电量,提升光伏发电的消纳率,最大程度上实现用电利益最大化。峰谷套利:用户可以在负荷低谷时,以较便宜的谷电